速度與耐力
我們很多時都會評一匹馬的所謂‘質素’﹐但究竟‘質素’是什麼呢﹖簡單來說﹐質素就是一匹純種馬本身的‘速度’(Speed)與‘耐力’(stamina)。一匹具質素的馬都應具有這兩個先決條件﹐才有資格在綠茵場上與其他良駒一較高低。‘速度’與‘耐力’基本上是馬匹與生俱來的﹐任何天才練馬師都不能把其改變或增加其能力值﹐他們只能夠把一匹馬的本身能力發揮至極點。所以當大家看到一匹馬由庸劣練馬師中轉到冠軍級練馬師中﹐而冠軍級練馬師能把馬匹所謂‘脫胎換骨’﹐純粹是因為他能夠把馬匹訓練及發揮至極點。
既然速度與耐力俱為遺傳得來的能力﹐故此要判斷一匹馬的質素﹐便應先由其血統中查看。近代一些著名的種馬如‘Danehill’﹐‘Sadler'sWell’等﹐都具有極超著的遺傳力﹐把其速度與耐力送至下一代去。在研究血統前﹐我希望先介定何為‘速度’及‘耐力’
速度
基本上速度是定義是‘在最短的時間中完成指定路程’。比方說﹐一號馬能夠於五十八秒內完成一千米的路程﹐而二號馬只能以五十八秒三的時間完成﹐那麼理論上在一千米路程中﹐一號馬永遠都會在二號馬前到達終點。但如果一號馬騎師在競賽中發生小意外﹐例如受阻等等﹐只能以五十八秒四的時間完成賽事﹐那麼二號馬便能以本身最佳時速五十八秒三贏取賽事。
近年香港之所以爆冷頻顏﹐下駟勝上駟的賽果常出現﹐全因為很多具質素的馬都不能夠以最短時間完成路程。
耐力
在香港很多評馬人都喜歡以‘長力’來形容‘stamina’﹐個人認為並不恰當。如果譯為‘長力’的話﹐很容易令人誤會為馬兒可以跑更長的路程。但在牛津大詞典中﹐‘stamina’的意思是‘power to sustain fatigue’(意即抵受疲倦的能力)。故此一匹具stamina的一千米專家﹐能夠以極速完成一千米﹐並不會因為疲倦而減慢其速度。當然一匹具長力的一千米專家亦有機會在一千二百米賽事中取得勝利﹐因為馬匹本身能夠以本身優秀的耐力去應付額外的二百米。但這並不等於馬兒能夠適應千四米或二千米賽事。
本網站是一個賽馬資訊平台,包括馬匹分析,賽事分析,等等。我們會不停提供有關賽馬的資訊,從而協助大家尋找機會馬及提高大家對賽馬的興趣。 此外會尋找一些過去賽馬資料變成數字及預測賽馬。另外會持續應用統計學思維去計算出機會馬。
歡迎大家~
歡迎大家留言給本網頁一些意見及分享你對賽馬的體法。大家互相交流。謝謝!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選馬要訣 - 自己幫馬匹評分
賽馬是另類「金錢遊戲」,有別於股票或債券,能選中公眾忽視的頭馬或三甲馬,才是長期致勝之道。公眾追捧的馬,自必是大熱門,值博率低,即使勝出,以相同注碼輸回一場,等於末搏過,那又何必冒第一注的風險?以馬匹所造時間作為評分根基的方式,相信本港馬迷會十分陌生,更何況普遍採用? 選馬切忌刻意求冷,但長期賭熱門,輸多贏少。以較少人採用的方式選馬,不一定必羸,但必可經常選到一些公眾忽視的實力馬。時速評分既鮮為馬迷所知及採用,其參考價值便相對提高。如何計算評分及如何適當運用,是首先要解決的課題。馬會備有官方各班各程的紀錄時間,對時間評分而言,是一項「寶藏」。以某駒某日某場所造的時間。與同班同程紀錄時間(或稱班際時間) 比較,豈不已知其實力可以去到那一個班次?理論通,但必須適當調節。
自製評分考智慧
如何自製評分?先說其原理。賽馬是人類智慧與馬匹實力推算的金錢遊戲,因涉及金錢,特別是香港賽馬的天文數字式投注額,相信不單本港數十萬馬迷,連海外的賭馬集團也想分一杯羹,其引人入勝之處,母須再費筆墨矣!人類智慧,有高有低;馬匹實力,更有強弱之別,若能以個人智慧準確推算馬匹同場的實力比較,選中頭馬的機會必較空中樓閣式的想當然猜測為高。馬匹實力(除非是半力而勝或故意掩藏實力) 應可反映在賽果上,而時間是最有力的證據。第六班劣駒決不能跑出第一班的時間,如果能夠的話,一定不是同日,而場地乾快與軟慢差別的程度一定很大,因此要以接近準確的方式計算實力,不能單靠時間,必須包括場地因素在內,但又如何計算場地快慢程度呢?時速評分的精髓所在,就是將場地因素包括在評分之內。
締速評分計算法
如何將時間演繹為締速評分?沙田與快活谷之草地或泥地,馬會都備有各程紀錄時間,以千二米為例,「通靈」造1:08.4的紀錄至今末破,評分以100為最高計,1:08.4便為100分,以國際標準0.2秒伸約一個馬位或五磅計,次於1:08.4,便以100分開始減降,每0.2秒便減2.4分,餘此類推,換言之,1:08.6為97.6分,1:08.8為95.2。
由一千米至二千四百米每一路程,都由100分向下調減,但由於短途一個馬位距離的重要性遠較中距離為大,中距離又較長途為大,所以0.2秒的差距分數,短途較大,長途較小。各班各程均有班際時間,伸算為評分後,便可以班際評分作為是否超班或不夠班的「分水嶺」,值得我們投注的,就只有超班馬,緊記,勿浪費子彈,只賭超班馬!
場地因素影響大
草地受天氣影響,有快、好、黏、軟、爛之別,其中再仔細分好快、好黏或大爛等。自馬會改用沙網草地後,爛地已成絕響,賽事大部份時間在正常場地下進行,但好快,好與好黏之間的差距有多大,相信馬迷不易憑一場或兩場的時間作出接近正確的判斷。
每次賽事以場地評分區分,即可見其差距。場地評分以「+」與「-」符號劃分,可計出其比快地快多少分或慢多少分,快則在分數前列「+」號,慢則列「-」號,每班每程皆有班際評分;將某日每場時間的評分與班際評分比較,即可得出快多少分或慢多少分,再將九場(假設某日有九場賽事) 的差距分總和取其平均分,便為場地評分。別輕視場地評分,在變化場地下,一匹超級馬或會靜悄悄地「誕生」,在公眾忽視下,再出即可爆過石破天驚!
評分推算注意事項
有了標準評分差距,加上各班各程班際評分,等於每一個時間都有評分,以此計算各日各場頭馬評分,即可計出每個賽馬天的場地評分,各駒各場所得時速評分亦能一一算出,但比較各駒評分而推算實力時,還要注意以下數點:(一)沿途走勢是由頭帶返,守中間位置後上,抑或全程墮後入直路衝上;(二)沿途有否會導致損失三、四個馬位以上的意外;(三)排最內檔、中檔或大外檔。
不論短途或是中長途,由頭帶返而勝,途中多無意外,其所得評分即使較高,亦要稍作保留,特別是比以往同程高出很多,例如超出十分以上,因為如果下次再出若未能再貼欄快放而返,便不能造到相同的評分,但往績顯示此乃其一貫評分,不論放頭或守中間位置也造到十分接近的評分,則其評分便可作其真正實力的參考。沿途有意外,能取得高分,則可看高一線,即使取得較低評分。由一檔至十四檔,以中短途計,可伸算有三個馬位的差距,故大外檔能取得較高評分者,其實力更值得信賴,若取得超班評分則更妙矣!
選馬要訣 - 利用速度去選實力馬
但是,無論留意到也好,還是遺忘了也好,95%的馬迷都只能夠從快速度(快時間) 的賽事去評估馬匹。在平均速度或慢速度的場次中能否選馬呢?
我們將步速及速度分析方法放在一起,先將賽事的速度及段速分類,再列成下表,讀者便可以一覽無遺。
速度分析法(馬匹實力) | 分段時間分析法 | (馬匹跑競跑策略) | |
分快段速區 | 平均段速區 | 慢段速區 | |
快時間區 | A | B | |
平均時間區 | C | D | E |
慢時間區 | F | G | H |
我們將每一場的賽事分成兩邊,一邊用全程頭馬時間來劃分。將速度分成三部份,即快時間區,平均時間區及慢時間區。如何決定何謂快,何謂平均呢?讀者可以參考第三章的做尺方法。在另外一邊,我們則利用分段時間做分類,看看全程各分段之中是否有個別快時間,全部都是平均段速,或是所有都是特慢速度。兩邊的三個分區便將賽事分成九個格。我們將該場的競跑馬匹以走勢以速度及段速分類分別放在該九格內。但快時間區只有兩格,因為在快時間的場合中沒有可能有慢段速。
在評馬的過程中先選出快時間上名馬匹。於快時間勝出馬匹必然是超班份子,但落在A格(曾做過快段速但落敗馬) 及落在B格(平標準分段時間的馬匹即是該班的中堅份子) 的馬匹就更要留意。在平均時間(速度) 區之中,可以分成三格-C、D及E格,C格基本上和A格差不多。而D格與B格亦差不多,在馬匹的分類上基本是一樣的。但在慢時間區的情下,一般要了解是否因為場地的原因來跑慢時間。馬匹在黏軟爛場地中如能在頭三段保持平均段速者,馬匹的實力亦必高。慢時間區我們亦分三格,為F、G及H格。
讀者分析A格、C格及F格的馬匹,即評估這些馬匹是否在該場試段速,以便越程出擊。例如伯樂人和巨獎而分析B、D及G格,則可以評估那些的馬匹都是一些實而不華的馬匹,在同班同場有明星馬熱門「揹」飛的場合,最宜搏冷,例如青雅。但分析E及H格的馬匹則比較因難。一般慢段速的賽事也常常爆冷,因為馬匹都跑在一起,在末段誰的位置有利誰就勝出,而且因為大家都「未盡全力」,因此,亦沒有所謂較利後上馬的因素,不宜在這些場次評估馬匹的實力。有了以上的區間劃分之後,每一場的馬匹都可以套入這個框框內評估分析。並且配合這些馬匹的其他資訊,如操練部署,升降班次及評分,以至帶除馬匹裝備等等出擊訊號,則無論馬匹何時出擊都無所遁形了。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選馬要訣 - 4大參考因素
1,競賽意外事件令馬匹喪失爭勝機會。
2,騎師表現失準或含蓄影響爭勝。
3,跑出班際記錄時間或終極時速,賽績優異。
4,在馬房搏殺日失手的馬匹,短期再出可以有機會補中。
2,騎師表現失準或含蓄影響爭勝。
3,跑出班際記錄時間或終極時速,賽績優異。
4,在馬房搏殺日失手的馬匹,短期再出可以有機會補中。
選馬要訣 - 馬評家王登平曾提及過的刪馬法
王登平先生的要訣是很值得記存的。在八大金句中,最容易察覺的應該是「冷人騎熱馬」。
其他七項,我們也不能把它們拋諸腦後。
王登平刪馬法:
01) 路 程 不 合 者 刪
02) 操 練 曾 缺 課 者 刪
03) 體 重 大 上 落 者 刪
04) 冷 人 騎 熱 馬 者 刪
05) 30 倍 以 上 而 欠 特 別 選 擇 理 由 者 刪
06) 賽 日 身 重 者 刪
07) 賽 日 脾 罅 有 汗 者 刪
08) 賽 日 毛 色 暗 淡 者 刪
其他七項,我們也不能把它們拋諸腦後。
王登平刪馬法:
01) 路 程 不 合 者 刪
02) 操 練 曾 缺 課 者 刪
03) 體 重 大 上 落 者 刪
04) 冷 人 騎 熱 馬 者 刪
05) 30 倍 以 上 而 欠 特 別 選 擇 理 由 者 刪
06) 賽 日 身 重 者 刪
07) 賽 日 脾 罅 有 汗 者 刪
08) 賽 日 毛 色 暗 淡 者 刪
選馬要訣 - 傳說的黃金十二刪馬法
例設一場賽事共出馬14匹,當大家使用刪馬法減去6-7匹馬,剩下的便可以從中揀膽或者亙串,除本後可能有利的。當然大家無論揀膽,選腳,或是兩駒互秤都必需要有一個良好穩健的方法,否則便難免又陷入輸錢之中...
文章講到,只要按下列的「12個刪馬法」刪去機會較低的馬匹,便隨時可贏到不少賽事。
當然小虎認為只可參考一下,因為有網友提到這是十幾年前作品,可能已經不合現時用...
1.大幅減分馬:
評分減幅在3分或以上時,表示馬匹於該仗中遠離表現睇好,連評磅員,機會較遜。
2.七歲以上:
馬匹達七歲已退化,除非有近績支持,或突然有票,否則不用憧憬。
3.尾列馬房:
養馬少兼馬匹實力普通,要贏一場都難,三甲機會亦是較少。
4.冷門騎師:
上陣馬實力欠奉,不少馬房提供座騎只為在陣上減分。
5.上仗包尾:
馬匹於尾列回來必是狀態不足或質素平庸, 於翌仗反彈。
6.輸十馬位以上:
如有態或有一定鬥心都不會輸得太遠,故必有內在問題。
7.990磅以下:
馬匹尚未成熟或偏廋都會影響演出,尤以短途賽事更可不理。
8.最冷的三匹馬:
馬匹太冷落連幕後都無信心,當然不宜刻意求冷,另谷草出馬少故最冷的兩匹可不要。
9.與上次路程相差4百米:
馬匹短期內很難大幅轉換路程,否則會無從適應而敗陣。
10.1號重磅馬:
馬馬負133磅較為吃虧,此類馬上名率是偏低的。
11.三歲無票馬
三歲年稚馬或首次出賽馬匹因成熟未足或無態時幕後多不敢過份摧谷,故賠率成冷便是未有準備。
12.死檔
每個路程都有一個死檔,可於各馬經往績版中找出勝出率最差的檔位便屬該路程的「死檔」。
馬匹如出現以上情況時,但突然有票則可作例外。
訂閱:
文章 (Atom)